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从这里,联系到《儿子》的人物塑造,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新军阀的一些影子。

塑造伟人孙中山

1941 年,赛珍珠在美创立“东方与西方文化协会”以举办各种讲座、制作广播节目等方式介绍各国的文化,通过具体的教育交流项目来促进东西方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协会在成立华盛顿分会时特地选在3 月12 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举行。在仪式上,她指名一位中国作家以“孙逸仙博士与现代中国”为题作演讲。1944 年3 月12 日,“东方与西方文化协会”在纽约举行孙中山逝世19 周年纪念大会。赛珍珠在会上发表演讲,盛赞孙中山是中国最伟大的共和英雄,是为自由捐躯的斗士。纪念大会前,她还特邀在重庆的宋庆龄为活动作广播演讲。宋庆龄为此专门精心准备讲稿,晚11 :16 通过重庆国际广播电台向美国听众发表了题为《孙中山与中国民主》的演说,阐述了中山遗嘱对于当今中国的意义。

1942 年中共中央派表演艺术家王莹与谢和赓到美国开展统战工作,临行前,周恩来曾要求他们请宋庆龄给赛珍珠写信介绍中共代表。王莹到美国后,受到赛珍珠的热情接待。1943 年,王莹和赛珍珠共同商定编写、排演《孙中山传》的计划,由赛珍珠任编剧,请金山扮演孙中山、王莹扮演孙夫人,并由“东方与西方文化协会”向美国国务院申请,让扮演孙中山的金山来美国。后来因为金山没能到美国等原因,演出计划最终没有实现。

 

二战结束后,赛珍珠萌生了为孙中山拍摄一部电影的念头。1946 年2月的一天,宋庆龄收到赛珍珠从美国寄来的一封信:

亲爱的孙夫人:

我非常恭敬地写这封信给你。因为我对你有一个很重要的请求。

也许你知道我十分关切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了这种相互理解,我已经用多种方式努力了许多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美国人民对中国的理解,我觉得现在也许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创作一个剧本,剧本将用广泛的人性的观点描述孙逸仙博士革命的一生对中国人民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剧本写成以后可以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请求你同意由我来写这样一个剧本。我想让你知道我会怀着对孙博士及其革命的一生极其崇敬和钦佩的态度来完成这个任务的。我想让我国人民真正地了解他,深深地敬仰他,就像敬仰我们的林肯一样。但我不敢擅自作主写这个剧本,也不敢在剧本写成以后将它搬上银幕,除非得到你的允许,如果你允许的话,我还需要你的合作。

你能来信坦率地谈谈你对这个设想的看法吗?如果你大体上同意的话,我会再写信告诉你所有具体的计划,供你进一步考虑是否同意以及提出你自己的建议。不过,在我让你花时间考虑具体计划之前,我需要你对这个设想本身做出赞成的答复。

你诚挚的珀尔•巴克

信中希望宋庆龄允许并与她完成孙中山剧本的创作,并进而搬上银幕。

1956 年全国筹备纪念孙中山诞辰90 周年,宋庆龄参与了部分筹备工作。纪念活动后,宋庆龄于1956 年11 月27 日致函周恩来:

从这次筹备纪念的工作中,可以看到中山先生的坚毅无私的革命精神构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动人的事迹。我个人的想法是:可以把这种事迹编成一个故事作为国内外的宣传。我建议用这个题目编制一部电影,挑选最优秀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等来进行这项工作,使这部电影有吸引力而对教育青年和建设社会主义发挥其积极性……10 年前,当我在重庆的时候,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来信征求我的同意,编写一部关于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电影。那时我复信说中国内战未息,还须等待机会。

由此推断,当时宋庆龄的回复是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婉拒了赛珍珠请求,但宋庆龄对编写剧本拍一部宣传孙中山电影的想法,宋庆龄与赛珍珠是一致的,所以才会有10 年后宋庆龄对周恩来的提议。

鉴于宋庆龄当时的态度,赛珍珠不得不放弃了设想,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宣传孙中山的热情。1953 年她撰写了儿童读物《他改变了中国:孙逸仙的故事》,由美国著名出版机构——兰登书屋出版,这多少弥补了她希望比美国人民“真正地了解他,深深地敬仰他,就像敬仰我们的林肯一样”的美好愿望。这本书主要把孙中山作为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和狂热的亲美派来写的,指责孙与苏俄的友谊是“可悲的错误”。有趣的是,半个世纪后,一部美国人库恩撰写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分别由美国兰登书屋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同时出版。

作为视中国为“父国”的杰出作家。她直到晚年,提到孙中山时依然充满敬意:孙中山是一个大公无私、令人敬仰的人物,他的刚直不阿的人格也是毋庸置疑的。他受到人民的崇敬是当之无愧的,虽然他出于为人民谋利益的强烈愿望摧毁了他们的生活基础,即他们的生活秩序,然而我们不能责备他。(434-435页)

作者简介: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副秘书长,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