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眼下,恐怕任何话题,都应置于全球化语境中于能更现实、更前瞻性地审视与认识所谈内容的本质属性,并从中揭示与挖掘出该话题的崭新意义和价值。
  新世纪的赛珍珠研究更不例外,因为她的经历、人格、作品、理念,已比一般作家与学者早半个多世纪融入了世界性的格局之中。因而,对赛珍珠的深层内涵的研究,又会反过来对目前的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化有更新的认知与感受。
  有了这么一个较宏观又现实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点,我们对赛珍珠从文本作品的评论鉴赏到文化精神的审视估量,就会取得新启示与新收获。
  一、视角的多变与作品的魅力
  从小说创作上来说,作品的叙述需要确立一个视角,这种视角体现在人称、主人公和所表现的对象上,显示的则是作者的观念、主张、情感等主观意识和作者对主题的确立。优秀的作家都不会拘泥和局限在某一、两个特定的视角上,因为那样会使作品的主题单一和过分显露,特别是表现多民族、多国籍、多阶级(阶层)的作品,只站在一个特定角度(一般是作者自身民族、国籍、阶层),那会使作品意义显得狭窄而浅薄。赛珍珠出生在美国,但又长期生活在中国和美国的普通人民中,与其一同受过苦、罹过难,所以她不想偏袒与执著某一国、某一民族、某一阶层与文化,她以客观而又有选择的心态表现着她所经历过的一切,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既可看到《大地三部曲》那冷静、客观的全知全景的“上帝”式叙述与描写,以表现中国农民对土地和家庭的那份执著,也可看到《一个中国女人的叙述》完全以一个中国女人“我”的立场与视角来表现与西方世界密不可分的两个家庭的独特眼光。赛珍珠的一些作品,有从平和生活中显露出战乱带来灾难的,也有直接描写中国抗日战争,从而表现与讴歌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敢与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虽然,叙述方法、表现形式都较简单,但在《同胞》中,视角转换就较为隐蔽与巧妙了,作者通过讲述重点、表现对象的变化不断转换视角。作品中的人物梁博士、梁太太和他们的儿女詹姆斯、玛丽、路易丝、彼得,以及亲戚朋友、仆人、农民、土匪,几乎都成为某一情景的主角与叙述人,再加上作品所表现的地点、空间的不断转移,从美国都市到中国城市,从中国城市到中国农村,读者由此而了解了美国和中国的从上层贵族、到中层知识分子、乡绅地主,再到下层的青年学生、农民、仆人等普通人民全方位的文化与生活。赛珍珠通过这样的叙述,反复表达与突出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有所长也有所短,要相互理解,要保持自已的优良传统,要扎根于本民族的大地上……
  这样的视角与观念,正是当前经济一体化所须有的全球意识。全球意识一方面要求注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即各民族加强文化之间的联系,实行互补互渗;另一方面,又要求文化的多样化,要求各民族保护自己的文化特色,以求全球文化丰富多彩、五光十色。赛珍珠的作品除了体现出以上两个特征外,还表现出杰出女作家所独有的视角与观察特点。这些特点使她的作品充满无限魅力。毫不夸张地说,象赛珍珠那样深切理解东西方文明本质,又努力表现与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外国作家,很难再找到第二个!
  二、理想的展现与现实的无奈
  1938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授给赛珍珠,除了因为她的作品“对于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外,还“由于她的著名作品为人类的同情铺路,这种同情跨了远远分开的种族边界;还由于她对人类理想的研究,这些研究体现了伟大和生动的写作技巧,瑞典文学院感到这是与艾米弗雷德·诺贝尔憧憬未来的目标和谐一致的。”赛珍珠的“史诗般的描述”,使她的作品成为中国清末民初近代史的系列形象图景,这种图景的价值与意义远超出近年来我国影视界津津乐道的贵族大院中女人们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和朝野、兵匪间的争权夺利、拳打脚踢的那种逸事与逸史。
  至于赛珍珠作品中的理想和理想主义,瑞典文学院给她的“授奖词”中还特别指出了,就赛氏作品的倾向,“在我们西方人的范围内,它们朝着开拓一个通向更深入的人类洞察力与同情的遥远而陌生的世界前进——这是一项崇高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以全部理想主义和豪爽无畏去完成,就像你已经做过的那样。”
  赛珍珠“豪爽无畏”而又不遗余力地将这种打上她鲜明个性的理想与理想主义融入进作品人物刻画和塑造中去。无论是她崇敬、怜悯或同情的各种女性、农民、奴婢及其文明和文化,还是她并不十分喜欢的男性、地主、传教士与各政党,她都认为,只要代表人民、代表正义,就有希望、有力量、有前途。因此,在赛珍珠的笔下,常常出现如小说《同胞》中这样的文字:
  尽管这种文明(指中华文明——引者)当今似乎黯然失色,但是一旦实现了世界和平,中华文明定会重放光彩。把东方和西方连结起来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使命。 中国并不是真正衰弱,只是在苦难之中。
  现在生活在中国需要一种特殊的人。……那种能看到真谛的人:那种不仅希望现在世界应该更美好,而且相信世界能够被改变得更美好。
  赛珍珠作品中的人物理想,也是赛珍珠本人所追求的;她所追求的这种理想,又正是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民族与政党所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如此.现在则更为迫切。因为全球化下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其根基和最终目标,也在于这样的一种理想与理想主义。
  当然,无论是赛珍珠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是如今世界的格局.都不是清一色的。从世界范围看,贫富悬殊、文化的隔阂、形势的动乱、文明差异始终存在,只不过程度与地区状况有所不同罢了。所以,赛珍珠也始终困惑地处在两难之中。一方面,她衷心地希望各种文化都能得到发展,各种文明都会结出硕果。在小说《同胞》中,除了那位加入到中国社会政治活动中去的小儿子彼得被人杀害外,其余的人物结局,几乎都是大团圆,就连詹姆斯和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姑娘玉梅,也最终是幸福和谐的。要知道的,詹姆斯是在美国长大、受高等教育并与一位美国姑娘自由恋爱过的“海归”青年!这几乎有点空想式的浪漫与理想,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赛珍珠精心设计与构筑的。另一方面,赛珍珠也看到了社会和时代的复杂,自己的理想真正实践起来,会困难重重。例如她在传记《异邦客》和《战斗的天使》中,描写了她的父母,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苦苦奋斗终生,结果都客死在中国。他们的追求与现实的关系如何?赛珍珠在《战斗的天使》中,用一段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象征描写,回答了以上的一些问题:
  事隔多年,现在回想起来,对于一切生命具有难以捉摸的讽刺意味的是:凯丽喜欢高山的洁净,渴望生活于斯,长眠于斯;可她却被永远埋在一块炎热的黑暗地方,埋在一块位于一个中国城市中央、周围有墙围起来专供安葬为数不多外国死者的墓地。那儿的空气充满人世瘴气,周围不停地有着人的吼叫声、吵闹声、笑声和哭声。就连高大的围墙,紧锁的铁门也阻止不了人们来打扰她。而安德鲁呢,他一生为了拯救灵魂与人接近,到头来却孤零零地被埋在山顶上,死后也像生时那样与她相去甚远,她毕生渴求远离人世的困扰和冷暖,却毕生被她自己的人性和整个世界的人性套上了枷锁,因而死是与生的一 场搏斗,她打败了。但是,安德鲁从未沾上人间生活的边,从不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既不感到生活的困惑,也不分担生活的痛苦。即使成了亡灵,他依然无忧无虑,从未意识到他已升天。
  这段文字,写于中国最黑暗的苦难时期,故而与时代一样的凄凉与悲哀。现在的中西交流以及异邦客的生活已不会再像60多年前那样了,但从世界范围看,人类追求的大同世界、和平时代离人们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若干年、若干劲代人们的努力与奋斗。
  三、差异的刻画与误解的产生
  赛珍珠的重要成就.“在于向西方人介绍了他们原先基本不了解的中国,同时也使中国人认识他们原来非常陌生的异域生活,这样的描述和表现,既可以使人们了解与重视与他们所不同的民族与文化,甚至使人们投入和融化到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去(典型的如海伦·斯诺夫人,她说是读了《大地》后才来到中国的)但同时,也可能能使人们产生误解与误读,中国和美国真是这样的吗?作者会不会歪曲、猎奇、偏爱?以此看赛氏的作品,中西方一些人士恐怕都不会满意,甚至会产生愤怒情绪,将赛珍珠批判得一钱不值。
  处在夹缝的赛珍珠不能因此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写。她充分发挥自已谙熟双语和两种文化的优势,既坚持客观、真实的基本创作原则,又带着中西方人的双重感情和文化积淀和女性特有的细腻、善良、审美的眼界与心态,执着地用各种方式来介绍与表现各自的国家与人民。
  (一)不作任何评价的客观描述。如《东风·西风》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叙述了一位美国留学回来的医生和他的中国妻子(“我”)之间的认识差别。但作者只是客观介绍,并不作任何评论:
  他在墙上挂着他同学的照片镜框,还有一块写着外文字母的毡子。我问他这是不是他的毕业证书,他大笑起来,把他的文凭拿给我看。那是一本对折的皮本子,上面印着奇怪的黑体字。他用手指着他的名字,后面是弯弯曲曲的符号,前面两个符号代表他的大学,后面两个代表他行医的资格。我问他这些符号是否相当于我国古代的“翰林”,他又笑了,说这两种东西不好比较。他把毕业证书放在玻璃镜框里,挂在墙上显著的位置:在我母亲的客厅里,这个位置挂的是明朝开国皇帝的庄严画像。
  医科大学毕业与“翰林”完全是两种体制下的产物,客厅挂毕业证书还是挂皇帝画像的差异都是颇有意味的,会使人联想到西方以个人为中心和中国“朕即国家”的区别等。赛珍珠此处不作一语的评论,反而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余地。
  (二)为文化的差异而作各自的辩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习俗中,有一些是落后的、不文明的.与此相对应,西方也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所以,一个民族在批判或嘲弄另一民族的陋习和不文明时,需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不能一味“惟我独尊”。赛珍珠对西方文化了解比较透彻,故在她的作品中,常常会借助人物的对话、行动和心理的描写,对文化的差异作各自的辩解:例如在《同胞》中,受过西方教育的梁博士一方面认为中国女人裹脚是丑陋的、违反天性的,所以他“向来不承认他妻子曾经裹过脚”,并向美国人宣称:“中国青年女子裹足的风俗早在上个世纪就已消失。”另一方面,他又反唇相讥,嘲弄西方人的束腰习俗。他对美国人说:“在你们的妇女停止束腰之前我们就停止了缠足。”他还辩解说:“我们民族受到的伤害要比你们少,因为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妇女的脚里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器官!”虽然,梁博士的这些话仍有点阿Q精神,但毕竟是高级知识分子,还带有点民族自尊在内。赛珍珠的这种描写,真有点入木三分。
  (三)有倾向性的中西文化比较。赛珍珠在中国生活期间,主要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与西方已较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较,中国社会的确显得落后与愚昧,这是不容置疑的。赛珍珠在表现这些文化特征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满、谴责与批判的倾向来,这也是我们应当正视的。即便是以表现回归中国传统为主题的《同胞》中,赛珍珠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也表达了以上的那种倾向性与感情。《同胞》中,写到仆人小王与詹姆斯有关村子发大水的一段对话,詹姆斯询问的方式基本是当时西方式的,如“城里没人去帮你们吗?”“城里的市长应当出力”,“省长至少也应该过问”,等等。小王的回答则是中国现实性的:“人人都有够烦的事”,“没有人过问老百姓”,“省长和那些当官的都是上等人,他们有自己的事”。小说第十节中的一段情节与对话更发人深省。直爽、豪放的彼得回到中国后,有一次与几个同学看到一警察用大棒打一个拉车人的头。他们制止了他,因为车夫没犯什么罪,只不过无意中车轮碰到了警察的脚。当车夫感谢学生时,彼得和学生们却每人在他头上狠揍了两下,借以惩罚这个胆小鬼。当彼得的哥哥姐姐批评彼得时,他却坚持自己的意见.说:“我真恨那些呆头呆脑的老百姓,人家有了枪弹就随便让人家作践,他们为什么不还手?”这番激烈的话,很容易使我们想到鲁迅对一些中国人眼看自己的同胞被杀头时却表现得麻木不仁时的愤懑与谴责。詹姆斯为车夫辩解说:“因为他们没有枪棒。”这实际上有了点社会革命的意义。虽然赛珍珠一贯反对暴力革命,但在这种情形下.她似乎也倾向于奋力反抗,直至拿起枪棒进行反击。
   赛珍珠以《东风·西风》作为小说题目,虽直露一点.但她的并非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的全球化观念表达得还是非常鲜明的。小说结尾写到那位美国妻子与中国丈夫结合后,生了一个儿子,美国妻子说:“我原想可以将他扮成道道地地的中国人,但现在我知道,为了我也应该让他接受美国 。 他属于两个世界,……”这个男孩的姑夫则赞叹说:“他的出世带来怎样一种结合的快乐!他已把父母两人的心维系在一起,他们出生、教养完全不同,而这种差异已存在几百年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结合呀!”70多年前的这种语调与情感,在今天听来,还是那么的亲切。
  当然,同样不容讳言的是在当年那样一个闭关自守的社会,在并非是共产主义信仰者的赛珍珠的观念与思想中,中西文化的相互误解、误读以至偏执、歪曲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应当重视研究的是这种误解、误读以至偏执、歪曲是如何产生的,赛珍珠的作品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怎样的。
  中国人对美国乃至西方民族与文化的误解、误读主要表现在对其生活方式的评价上。赛珍珠描写较多的是一些生活现象,诸如西方人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因为与中国人的差别较大,故而引起国人的惊诧与错觉。在赛珍珠作品中,她不仅罗列了一些生活表面现象,还通过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观念与思想意识。典型的例子.如《同胞》一书中,作者就中国妇女梁太太对父母生活方式的感受描述:“他(指梁先生——引者)有没有把她肥胖的身体与美国妇女裸露的身躯做过比较?自从她很久以前去过一次大西洋城以后,一直拒绝再去海滨胜地。在那种地方,梁博士怎能不动心?可是父母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他只要随手翻翻孩子们无意留下的杂志,就可以在自己家里看到坏女人的图片。梁太太认为,美国青年妇女全部是妓女,无一例外,有些中年妇女也是妓女,甚至连那些满头白发的寡妇和粱博士交往时的举止,也可被称为淫荡行为。”有点文化的粱太太会作出如此荒诞的评论,一般的近乎文盲的中国普通农民突然接触到西方人和西方文化,他们自然更容易产生古怪的想法与念头。如《大地》中的一个有趣场面:王龙全家逃荒途中,遇见一个给他传单的外国传教士,在王龙的眼中,此人“瘦高个,像是被狂风吹过的树一样身子有点弯曲。”“长着一双像冰一样的蓝眼睛”,“还有一个大鼻子,像从船舷伸出船头一样从他的脸颊上凸出来”。王龙恐惧地看着传单上的耶稣受刑图,心想,“是不是这个外国人的某个兄弟曾被这样对待而其他同胞要进行报复呢?”,王龙父亲看到后说,“肯定是坏人才被这样吊着”,王龙的妻子阿兰则将这张纸“缝进了鞋底,从而使鞋底更为结实”。
  现在,我们重新再来读读1938年斯德哥尔摩天文台台长在赛珍珠发表受奖演说之前的一段精彩评价,联系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与势态,会倍觉亲切入耳:
  赛珍珠女士,你在你的具有高超艺术质 量的文学作品中,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于人类的一个伟大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了解和重视。你通过你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大众中的个人。你给我们展示了家族的兴衰以及作为这些家族基础的土地。在这方面你教会我们认识那些思想感情的品行.正是它们把我们芸芸众生在这个地球上联系到一起,你给了我们西方人某种中国心。随着技术发明的发展,地球上的各国人民相互吸引得更加接近,地球表面缩小了,以致东方和西方不再被几乎难以逾越的距离分隔开来,另一方面,部分地由于这一现象的自然结果,民族特性的差异以及雄心相互冲突,形成了危险的间断,这种地球上的各国人民作为跨越地域和边界的个体,学会相互了解是极其重要的。
  四、研究的拓展与价值的再创
  从文本和价值的研究与估量上说.我们不应忽视的还有两个问题:如何拓展赛珍珠作品的研究层面?怎样使赛珍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成果扩大与再创造?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目前又都需要在全球化语境中来加以认识。
  赛珍珠价值的体现,一方面应当从以上的研究中找到一种“双重意识”,即如杜波依斯所说:“这种双重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常从别人眼中看自己,觉得在用另一个阶层的尺度衡量自己的灵魂,而那个世界从旁观望,带着几分轻视、几分怜悯、几分忍俊不禁。” 这样的“双重意识”可从英语和汉语的双语语境和东西方文化的双重比较中找到感受与体悟。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是赛珍球作品如何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因为她反反复复地讲,是中国文化而不是美国文化决定了她在写作上的成就。而实际上她又从七、八岁时起,就读了大量的中英文书籍,中文书籍包括孔孟选读以及一些主要诗人和小说家的作品,英文书籍包括福克斯、普卢塔克、丁尼生和勃郎宁的作品、司各特和萨克雷的小说,特别是狄更斯的小说对她很有吸引力。她是如何吸取这些作品的营养,并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与特色的,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挖掘。
  遗憾的是,赛珍珠这样的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有如此深切的感情,并对此作过情细的研究与介绍的美国作家与学者,在近几年我国顺应全球化势态而相继开设和出版的“国际汉学”和“国外汉学史”之类的课程和编著中,都没有她应有的位置,某些著作即使辟有“美国汉学的确立与发展”和“美国的中国学”等专章专节也没有赛珍珠及其父亲(传教士兼著名的汉语言学者)的片言只语。其原因恐怕除了以往对赛珍珠的政治、社会上的误解外,还可能认为她只做了些文学创作,未进行理论研究。其实,且不说汉学研究应当包括文学作品和理论形态两部分,即使以理论形态而言,赛珍珠也有受奖演说《中国小说》以及《中国和西方》、《我的中国世界》等著作,特别是前者,可称得上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中国小说》篇幅不长,却完全是用一种全新的原创的观念与通俗的语言来阐述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及其特征的。它所提及的“中国小说对西方小说和西方小说家具有启发意义”、“地道的中国小说”、“小说本身一向比作者重要”、“最重要的应该是自然”、“中国小说就是从这种变成故事并充满几千年生活的民俗精神中发展起来的”、“汉朝是黄金时代”、“唐朝是白银时代”、“中国人民在文人文学之外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文学”等理论与观念,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门外文谈》具有某种异曲同工的意义与价值。
  要使赛珍珠作品的价值得以再现与再创,让更多的人认识赛珍珠及其作品,我们有必要进行带有文化产业性质的操作。就一般的情形,大致可作如下三类的文化产业性的操作:
  1.赛珍珠研究会或赛珍珠国际组织、基金分会的筹建。这些组织可以是松散型也可以是常设型,以便顺利组织与开展各类赛珍珠学术研讨活动、赛珍珠研究论文出版、赛珍珠作品翻译、双语的比较(包括中英文研究成果的互译)、赛珍珠故居管理、赛珍珠笔下的××旅游等活动。
  2.赛珍珠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联动。罗燕将赛氏的《群芳亭》改编为电影《庭院里的女人》,使之成为一个跨越国界的文化产品,使赛珍珠在中国有更多的知音。但像《大地》这样朴实而感人的经典作品,只有美国在1938年所拍的黑白片,虽女主角得过奥斯卡******女主角奖,摄影也得了******摄影奖,却至今未引进。我国的影视界应关注赛珍珠笔下的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中国普通人民,多拍一些如《大地》、《龙子》、《同胞》一类的有关电影、电视剧,与出版社联动,将赛氏的作品介绍给中国的普通大众。
  3.将赛珍珠提出的“民俗精神”融入到城市的人文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塑造中去。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提到中国的“本质精神”就是“民俗精神”,即与乔治·拉塞尔所说的爱尔兰精神奇怪地相似:“那种精神就是以民间传说式的想象认为什么事都有可能。它创造出金的船,银的桅杆,海边的白色城市,金钱的奖赏,美丽的仙境;而当这种广泛的民俗精神转向政治时,它随时都相信出现的一切。”赛珍珠在中国生活时间最长的镇江,已提出建设“清新秀丽,富有灵气和活力的江南名城”的新概念,“显山、露水、透绿、现盛”的四大城建工程也已竣工,说明城市的生态硬件设施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建文态环境,即物质环境(文化建筑、历史纪念建筑、金石、碑刻、书画等)和精神环境(文学、音乐、戏曲、工艺技法、民俗风情、道德风尚等)的高度融合。赛珍珠及其他著名文学艺术家、科学家等在建设文态环境中,一定能起巨大的作用。
  在一部美国人写的赛珍珠传记中,作者有这么一段概括而有意味的话:“和几乎所有的美国同龄人不同的是,赛珍珠在成长中认识中国,把它当作真实世界看待,而把美国看成充满幻景和想象的梦境。如果说传教士家庭中的童年生活在许多方面颇为狭隘,那么它在另一方面也是世界性的。她遇到的大人中有亚洲人也有欧洲人,包括来自印度、日本、朝鲜、泰国、越南、以及法国、英国、俄国、意大利的男男女女。”
  就现在的世界而言,赛珍珠所生活过的中国是真实的,美国也是真实的.她所遇到的那些国家与人民都是真实的,因为信息革命、高科技、经济一体化已经将世界变成一个大市场、大村落,在这种态势下研究具有国际性的赛珍珠作品及其价值,其意义不是一个一般的中国或外国的某一个即使非常著名的作家能与之相比的。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