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赛珍珠研究会 >> 研究会 >> 我们今天为什么研究赛珍珠

  赛珍珠所具有的双重视域的优势使她能够将不同的文化平等看待、相互尊重。在对待异文化方面,她能够表现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主体间性”(拉康语),做到主客观互相介入,也即中国人俗语所说的“将心比心”。赛珍珠在文学创作中,首先把中国人“不是放在与西方人,而是放在与中国人的相互关系中加以描述。”[ 3] ( p.44 ) 也就是说,“她在创作这些小说时,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从中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和世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心理、愿望、喜恶、情感和意绪。”[ 3 ] ( p.44 ) 当然,赛珍珠在她的小说中也描写了中美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
  试以《东风·西风》为例。《东风·西风》是赛珍珠创作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但她一动笔就已经清楚地传达出自己关于中西文化思考的信息。中美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融合是她希望借助于这部作品来探讨和表现的主题。赛珍珠从婚姻家庭的角度切入,来体现出她的文化思考,并探讨中美文化差异以及差异之间如何有效沟通。在小说中,赛珍珠既写了从小接受封建思想灌输的桂兰在新与旧的冲突面前告别旧的思想观念、接受丈夫的民主思想的历程,又从桂兰的视角出发,写到了女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文化标准和思维方式来解读异质文化细节时所出现的误读情况,如西方人把有痰的手帕放进口袋,她认为这是一种脏习惯,而美国人看不惯的随地吐痰的习惯,她却并不反感。不过,总体上看,桂兰对美国文化持宽容态度,她能和丈夫一样,认识到外国人也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外国决非就是野蛮的国度。与桂兰迥异的是,她的父母把外国人一概视为异端分子、不开化的野蛮人。赛珍珠这样写的意图很清楚,她是想说明,造成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偏见和误解,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了解和沟通,如果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愿意去沟通,那么,误解或偏见终究是不难消除的。
  《东风·西风》后半部描写异族通婚。桂兰的哥哥与美国姑娘玛丽由相爱而结婚,却遭到他父母的坚决反对。出于爱情的缘故,他们顶住阻力,断绝与以父母为代表的家族的关系,自食其力。可以看出,赛珍珠这里是希望借助于异族通婚来抒发她胸怀的东西文化融合的理想。小说结尾处新生儿的呱呱落地,显然象征着中美文化/东西文化的融合。这虽然充满了说教的意味,却也展示了一片十分美好的前景。
  在赛珍珠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东风·西风》应该说是一部重要作品,因为它的写作及主题探讨标志赛珍珠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努力迈出的第一步。在她看来,东西方文化之间有差异、矛盾和冲突,但融合是主流。小说以象征东西文化融合的婴儿的出生为结尾,赛珍珠在小说中又极力表现桂兰和洋嫂嫂之间所存在的共同点,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持了赛珍珠所标举的“一个世界”的论点,即全世界的人民,抛开民族不提,其基本情感和心绪是十分相像的。[ 4 ] ( p.18 ) 这是赛珍珠美好愿望的反映,也是她早年接受孔先生教诲的结果。孔先生对她说过“普天下人是一家”。这一教诲使她从小懂得应该把地球上的各个民族,不论她知道与否,都看成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赛珍珠本人也说过:“如果普通美国人能够把自己看成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就能引发自己对其他民族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兴趣,直至产生理解。”[ 1 ] ( p.424 ) 她在小说中,也借桂兰丈夫之口,分析了异文化之间产生误读的原因,探讨了消除误解和偏见的有效途径——沟通。赛珍珠说过,如果东西方之间不加深理解,总有一天会发生可怕的冲突的。我们以为,只有通过了解、沟通,才能解决矛盾、消除冲突,在保留各自文化个性的前提下,多元共存,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平行而不相悖”的最高理想,尤其要注重东西方文化的互识、互证与互补,互相汲取养分,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东西文化的融合当然不应该以泯灭各自的文化个性为代价,文化融合的理想固然是美好的,而实现这一理想,走向沟通、消除隔阂则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赛珍珠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中探讨东西方文化的相处问题,还通过其他途径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隔阂而奔走呐喊。她早年在中国生活期间就发现,“在中国居住的许多白人,实际上是大多数白人,远远地把自己同中国社会隔离开来,既不了解中国文化,也不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甚至不会中国话。”[ 1 ] ( p.303 ) 这在赛珍珠看来实在是一大不幸。多年后,为了让她的美国同胞对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之打交道的亚洲人的生活和思想有所了解,她成为出版家丈夫创办的《亚洲》杂志的经常撰稿人。1941年,赛珍珠本人创办“东西方交流协会”并亲自担任主席。协会组织亚洲人,让他们就各自的文化、历史在美国作巡回演讲,“不带任何政治意图,一切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文化上的交流。”[ 1 ] ( p.425 ) 1950年,由于意识到在当时危机四伏的时世已不可能增进任何人类间的相互理解,赛珍珠就停止了该协会的工作。尽管如此,赛珍珠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即使对于今天的异质文化相处等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她最讨厌东西双方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却相互鄙视,视对方为劣等人,她发自心底的呼喊是“两个世界!两个世界!彼此都不能成为对方,然而又各有千秋。”[ 1 ] ( p.59 ) 她要圣母玛丽亚和观音菩萨做姊妹,她愿孔先生和她祖父彼此想见,促膝谈心,相信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她知道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她要指出来,但指出差异,决非为了离间东西方,而是要东西方互相尊重,多加沟通,多作交流,以至走向融合,达到天下归一的境界。她一生的努力终于消除了东西方相互间长期怀有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改变了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
  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决非一件轻易能够做到的事情,其******的障碍是种族中心主义看待问题的方式。与种族中心主义者相反,我们应该象赛珍珠所主张的那样,把陌生文化当作一面镜子,来观照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短长,以便发挥我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而不是以本位文化作为文化沟通的起点和归宿。其实,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处,贵在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中西交往,人我关系,如鸟之双翼,剪之双刃,缺一不可”。[ 5 ] ( p.230 ) 我们阅读和研究赛珍珠的作品可以发现,她是明白个中道理的。她教会我们注意对异文化作历史的考察,认识对方的传统,寻找价值观上的共同点,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开放性和提倡虚心学习的精神。这些正是当今跨文化对话理应涉及和思考的几大方面。[ 6 ] ( pp, 95-122 ) 因此我们认为赛珍珠及其创作是一个足资参考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去作出深入研究,并好好加以利用。

 

[ 参 考 文 献 ]:
[ 1 ] 赛珍珠. 我的中国世界 [ M ] (尚营林等译).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 2 ] 赛珍珠. 自传随笔 [ A ](夏镇译). 刘龙. 赛珍珠研究 [ C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 3 ] 张子清. 赛珍珠的跨文化创作与跨文化比较 [ A ],赛珍珠. 群芳亭[ M ](刘海平等译).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 4 ] 保罗·A·多伊尔. 赛珍珠[ M ](张晓胜等译).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
[ 5 ] 赵一凡. 欧美新学赏析[ M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 6 ] 卜松山. 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 M ](刘慧儒等译). 北京:中华书局,2000.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