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虽然她已辞世多年,但是她的故事远未完结,而且在其生前身后,关于她的文学成就一直众说纷纭,从未止息。

赛珍珠死后,每隔几年就有关于她的新传记出版。早在1932年,她就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38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书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刻板的印象。此前,西方关于中国人的印象都是猪尾巴辫、裹小脚、抽鸦片、留长指甲和八字胡的病夫。赛珍珠的作品和其后的电影等,使美国人关注起了苦难的东方。 

但是,刻薄的西方知识界一直瞧不起赛珍珠的文学题材及其成就。旧中国由于贫穷、战乱和政治上的贫弱而被当时的西方所鄙夷,一生立志写中国的赛珍珠很难得到美国主流批评家发自内心的称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参战后,这种局面方得以改善。但是此后的冷战和

意识形态斗争又让赛珍珠受到监视和冷遇。直到她辞世,她一直为美国政府不信任。赍志而殁,赛珍珠早生了几十年,误植在了那个最苦难的时代。

除了长相,小时候就是个中国孩子

赛珍珠的童年几乎是纯中国的,其成长经历跟那时的中国孩子几乎没有两样,除了金发碧眼和有着会说英文的父母。她辗转在中国的小城、小镇甚至乡下长大。她从小说着中国的方言,跟农民的孩子玩耍,跟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听街头说书,在茶馆蹭戏,在家被中国保姆和家庭教师管教着写毛笔字……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很鲁迅、很林语堂、很草根的。她童年的阅历和遭际大概有些像萧红、丁玲辈,幼年遍历下层江湖,她甚至应该比出身富绰的徐志摩、邵洵美等更了解乡土中国。

所以,她的《大地》能那么真实有感地写中国,因为那些都是她的童年、她的身边事。赛珍珠是幸运的,由于外国人身份,她能免于很多当时中国孩子成长中的苦难;但她也是不幸的,正是由于外国人的身份,她也更难融入当地百姓。在异国、异乡、异族,她敏感、孤独。这些,萌发了她心中文学的种子。

她回到美国读书后,受到了系统的文学教育。而常年在国外使她也未能全方位融入美国,她有着局外人的感觉。在孤独中她开始写书,用笔表达心声。这种独特的经验使她得天独厚,成为向西方打开古老中国文明之窗的先行者

据她的传记说,写《大地》时,她的构思初稿甚至是用中文思维、用汉语写出提纲,然后再用英文写的。那么,这本初始用中文构思出的诺贝尔奖作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本有关中国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了。因此,赛珍珠在接受诺贝尔奖发言时激动地说:“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小说上的成就。我最早的小说知识,关于怎样叙述故事和怎样写故事,都是在中国学到的。今天不承认这一点,对我来说,就是忘恩负义。”

写过80多部书,80%以中国人为背景或主角   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是个狂热的传教士,母亲凯丽则是热情开朗的女子,他们婚后就来到了中国。其父热衷传教,一直忽略家庭。其母生育7个孩子,不幸夭折4个。赛珍珠的母亲最后在镇江去世,并跟自己的孩子们埋在了那里。所以,赛珍珠从来都把自己看作是中国镇江人。在她晚年,当友人问她何时才能返回故乡时,赛珍珠说:我根本就没有离开过,何谈返回?我的亲人葬在镇江。如果说我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我身处美国罢了。

赛珍珠出生三个月就被带到中国,在中国长大成人。前半生除去曾在美国读大学,她的童年、婚姻和事业都是在中国,她的世界观也是在中国形成的。她写过80多部书,其中80%以中国人为背景或主角。

她的母亲凯丽、大姐莫德、哥哥阿瑟、姐姐伊迪丝、弟弟克莱德5人一起葬在镇江云台山西麓的白人公墓。“大跃进”期间,公墓被平。其原墓地大门朝西,现在改成了一个超市。“她(赛母)的坟墓,以及我年幼的兄弟姐妹的坟墓——都在我的中国家乡、江苏镇江一处小小的墓地里。我在最近请求准予前往镇江访问,以便去看看我的祖坟。现在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见到它们了。也许,它们已经荡然无存……”这些都在她晚年的回忆中,她那遥远的家人也永远地融入了中国的大地,再也不能分离。

在美国大学毕业后,赛珍珠回到中国协助母亲养家。她的第一个丈夫是农学家巴克,婚后不睦。陷入孤独的赛珍珠开始把感情宣泄进了写作。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伯乐,这就是后来成为她第二个丈夫的出版家沃舍。《大地》出版后,她陡然红透了西方半边天。之后的诺贝尔奖和电影公之于世,又让赛珍珠不仅在文学界成功,更在一般美国老百姓那里广受欢迎。

但是职业批评家们酸溜溜地鄙夷她,因为她的题材和出身远非美国主流所尊崇。赛珍珠不为所动,继续勤奋写作。客观地讲,赛珍珠的作品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她是较为严肃地表现中国的艺术家,现代中国形象在西方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得益于她积极的努力。

故乡情结割舍不断,晚年渴盼重返镇江

晚年的赛珍珠一直对中国充满回忆,并渴盼着重返中国故乡。她跟中国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她认为自己爱中国,但也因为爱之切而批评过中国。当年由于西方的敌意和封锁,更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治形势,赛珍珠并不了解新中国。虽然如此,她仍然在美国大力宣传中国。她跟写《西行漫记》的美国作家斯诺有着终生的友谊,她眷恋中国,参与对中国有益的慈善活动、帮助中国学者等。因为跟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盯上并认为她是“亲中派”。所以当中美关系在70年代初开始复苏时她兴奋异常,但由于种种原因和误解,她最终没能实现重返中国的梦想。

赛珍珠的梦境里永远有中国、有镇江、宿县那些充满了温馨和酸楚的日子。她的梦魂在母亲的墓畔,在那永远消逝了的明月夜、短松岗……

可惜赛珍珠早生了几十年,今天的中国更强大、更开放、更从容大度。对这样一位“爱中国”的文化人,今天的我们愿意进一步理解和浏览她的心路历程。赛珍珠独特的身世无人可以替代,而正是那时的历史和身世造就了她向全世界写真中国的机遇和能力。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