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名人赛珍珠 >> 赛珍珠学术资料 >> 2002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2年10月18日—19日,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举行系列活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的朋友、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诞辰110周年。18日,在镇江宾馆金山厅举行了纪念大会,镇江市委副书记、市对外友协副会长郭礼荣,美国“赛珍珠国际组织”总裁珍妮特·明泽女士等相继致辞祝贺;在修缮一新的赛珍珠故居举行“赛珍珠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镇江市第二中学(原崇实女中,赛珍珠学习工作过的学校)举行了“赛珍珠与中国故乡(镇江)图片资料陈列展”开展仪式。19日,在镇江碧榆园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2002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近100位专家学者,镇江市委副书记郭礼荣、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长钱永波、市人大副主任许晓霞、市政协副主席滕子明、市人大秘书长俞德高等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姚君伟教授主持。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异彩纷呈的赛珍珠研究结出累累硕果
  (一)对赛珍珠文学作品的文本研究
  郭英剑教授《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对赛珍珠作品中未引起绝大多数评论者注意的长篇小说《同胞》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它是赛珍珠第一部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描写中国“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其所反映的华裔面临的文化归属感和自我归属感正是当今美国华裔文学所关注的,因此,《同胞》这部作品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张春蕾副教授与祝诚教授《赛珍珠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借鉴》一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社会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主题的确立、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结构的设置等方面探讨赛珍珠在创作上对狄更斯的借鉴。江苏大学张正欣老师将赛珍珠代表作《大地》中的风景描写与吉卜林《吉姆》中的风景描写作了比较研究,从一个侧面获得了对赛珍珠作品的一些新认识。
  (二)对赛珍珠创作的多角度研究
  上海艺术研究所周锡山研究员探讨了赛珍珠创作和论说中的辩证思想。他认为这一思想体现在赛珍珠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对中国小说形式、对中西文化交融等方面的认识中,正是由于赛珍珠善于运用辩证法,使她获得了高度的创作和理论成就。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朱刚教授对赛珍珠的两篇文论“East and West and the Novel”和“Sources of the Early Chinese Novel”作了研究,认为赛珍珠对中国小说形式的讨论反映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态度,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和心态的理解,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的思考。
  宁波大学郭奕勤副教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探讨赛珍珠表现中国文化的策略和手段。该校的芮渝萍副教授从语言、文化和性别的角度,讨论了《大地》中人物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社会意义。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贺晓星副教授与南京市爱德基金会仲鑫女士对赛珍珠作品作了社会学角度的解释。正是由于赛珍珠“异乡人”的社会身份和意识使她的作品体现出独特的观察角度和风格。
  美国学者维多利亚·艾肯斯和卡罗尔·瓦特斯在《赛珍珠:赞成女性实现自我的人》一文中,对赛珍珠于1941年以男女两性关系为题撰写的系列文章、后结集出版的《男人女人面面观》作了分析,发现60年前赛珍珠就提出了在当时远远超出时代的诸多女权主义思想,赛珍珠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周卫京副教授则探讨了赛珍珠女权主义创作意识的形成过程。
  (三)对赛珍珠生平史料等方面的研究
  南京大学中文系汪应果教授指出,研究资料的收集非常重要,因为了解作者需要了解她的生活背景,赛珍珠的一些研究资料有需要纠正的地方。北京周报社资深记者汪健女士也提出有关赛珍珠的史料史迹有待继续挖掘。舒乙先生的两篇文章《赛珍珠庄园和老舍先生》、《一封赛珍珠关于老舍的重要信件》提供了赛珍珠与老舍交往的一些珍贵资料。“中国镇江赛珍珠研究中心”考察小组考察了赛珍珠在中国除镇江外的侨居地——淮安、宿州、庐山和南京等地。原镇江师范学校刘龙先生研究了赛珍珠的汉字书法艺术,既收集了宝贵的赛珍珠研究资料,又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对赛珍珠浓厚中国情结的了解。
  复旦大学历史系邹振环教授介绍了赛珍珠作品《福地》和《儿子们》在中国的最早译评者伍蠡甫先生的生平和该译作在黎明书局的出版情况,分析了伍蠡甫译评的特色和成就,指出伍先生的译评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赛珍珠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刘丽霞研究了赛珍珠从申请成为一个长老会传教士到辞去传教士职务的过程,认为这一过程体现了具有批判意识的个体逐渐从宗教群体中挣脱出来;她又通过对赛珍珠剖析其父母一生的传记《异邦客》和《战斗的天使》的研究,发现传教士父母对赛珍珠在宗教意识方面的深刻影响。

  二、让赛珍珠和她的作品大放光芒
  (一)赛珍珠及其作品的价值和研究的意义
  研讨会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价值和研究意义取得了许多共识。汪应果先生认为赛珍珠应该被写进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海社会科学院潘庆龄译审认为:赛珍珠代表作《大地》底蕴深厚、影响深远,是西方人解读旧中国的一把钥匙,赛珍珠则是开拓中美文化交流的伟大先驱。上海《文学报》陆行良副编审在《赛珍珠的独特价值》一文中,对赛珍珠具有复合型特点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修养、创作中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其艺术世界里待开垦的处女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以西方接受理论评估赛珍珠有助于我们认识她的价值。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海平教授指出,赛珍珠是位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作家,虽然她作品的价值曾被一些研究者怀疑,但她拥有包括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大批忠实读者,她把中国带到世界面前。美国学者桑德拉·贝茨总结了赛珍珠给全世界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第一是让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受益的文学遗产;第二是赛珍珠创建的以“赛珍珠国际组织”为代表的人道主义遗产;第三是赛珍珠在宾州的家——青山农场,人们在这里可以深切感受到她对亚洲、对美国的热爱。
  面对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对赛珍珠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姚君伟教授认为赛珍珠由于自身的跨国经历和所接受的双语及双重文化教育,成功摆脱了文化上的绝对主义,提倡对异质文化作历史的考察,认识对方的传统,寻找异质文化双方价值观上的共同点,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开放性和提倡虚心学习的精神。赛珍珠的这些思考在她的小说和非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赛珍珠及其创作在跨文化对话的时代完全是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丰厚的文化资源,应该好好加以利用。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朱希祥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态势下,“研究具有国际性的赛珍珠的作品及其价值,其意义不是一个一般的中国或外国的某一个即使非常著名的作家能与之相比的”。美国学者卡罗尔·安·布雷斯林认为,今天的人们能够从赛珍珠的生平和创作中找到理解自身生活、时代所需要的智慧,“她在作品中对战争、和平、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协作,以及战争地区妇女儿童的悲惨命运所作出的种种思考,今天看来仍旧很新颖,对我们把握当今世界形势同样富有启发性。”
  (二)对赛珍珠及其作品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南京大学外文所张子清研究员回顾了文革后赛珍珠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众多热心于赛珍珠研究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作了历史的记录,他提议:“以赛珍珠度过童年和青少年美好时光的镇江和她长时间教书和写作的南京大学作为基地,大力加固赛珍珠为中美文化交流所架设的桥梁。”北京鲁迅博物馆姚锡佩研究员认为应该坚持不懈地开辟赛珍珠研究专栏,她对《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原《镇江师专学报》(社科版)多年来一直开辟这一专栏,为推动赛珍珠研究做了很多工作表示赞赏。她同时提出学术研究与通俗形式相结合才能推广赛珍珠。朱希祥先生对于推广赛珍珠及其作品有如下建议:筹建赛珍珠研究会、基金分会;展开赛珍珠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联动;将赛珍珠提出的“民俗精神”融入到城市的人文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塑造中去。

  三、赛珍珠是中国人民不该遗忘的朋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翻译家江枫先生满怀激情地比较了赛珍珠与史沫特莱两位同样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同样为中国人民摆脱苦难命运作出不懈努力的美国女作家。陆行良先生提出“要历史地全面地对待赛珍珠”,要踏着她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王逢振研究员认为用现在的批评尺度去衡量赛珍珠的作品是不公平的,对她作品的看法应结合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姚锡佩女士指出,“我们过去对赛珍珠是不公的”,她总结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国外,狭隘的政治观与文学观影响了评论界对赛珍珠作品的正确认识;在国内,中美关系的好坏等政治因素一度使赛珍珠研究处于波动之中,学术界则因鲁迅先生对赛珍珠的偏颇看法而形成了轻视其作品的习惯。舒乙先生的两篇文章(前已提及)用事实说明赛珍珠确实为中国进步作家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是“中国人民的忠实的好朋友”。
  “2002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是继1991年在镇江举行的“赛珍珠文学创作讨论会”后,赛珍珠研究的又一次盛会,它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了赛珍珠研究,将成为赛珍珠研究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次研讨会在21世纪初召开,既对上个世纪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历史性的总结,又对本世纪正在进行的研究作了前瞻性的展望。在赛珍珠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下,这颗曾经蒙尘的珍珠正日渐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