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ENGLISH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名人赛珍珠 >> 其它 >> 2005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


  1、也谈赛珍珠留给我们的遗产
  刘海平(南京大学)
  早有人谈过赛珍珠为后人留下的遗产。在Google.com上输入英文赛珍珠遗产(Pearl Buck legacy)你会得到157,000个相关条目,当然其中绝大多数并不和本文所谈谈赛珍珠遗产有关。但认真讨论赛珍珠遗产的条目也有不少。彼特·康的《赛珍珠文化传记》描述了赛珍珠一生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最后一章又谈到赛珍珠身后在文学和慈善事业方面留下的遗产。收集在《赛珍珠纪念文集》的桑德拉·贝茨的文章,从赛珍珠给其子女留下的有形遗产,谈到她一生勤奋是为全世界创造财富,包括她的文学遗产和关注弱势儿童的人道主义遗产。也许我们还能指出赛珍珠对西方人民留下的更多其他方面的遗产。
  然而,曾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将近40年、并在其后美国度过的40年中仍然一直关注和帮助中国,在作品中依然描写中国生活,介绍中国文化的赛珍珠,又为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或者说从中国人的角度又该如何看待赛珍珠为后世留下的财富?除了她在镇江、宿县、南京、庐山等地留下的故居、足迹和故事可供我们作为开发旅游、招商引资和“提升国际美誉度”的经济、文化和商业资源外,她还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当今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并存发展的世界中,赛珍珠对我们有何特殊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2、论赛珍珠的第三只眼睛——兼谈赛珍珠小说《爱国者》
  汪应果 (南京大学)
  20世纪中国的历史、文化叙述一直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国民党的自由主义眼睛,一只是共产党的共产主义眼睛。他们对事件的观察距离很大。赛珍珠却具有功能独特的第三只眼睛。她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此。
  赛珍珠眼睛的独特性在于:1、她有意识地运用跨越不同乃至敌对文化壁垒的宽阔包容、兼顾各方的眼光。2、它毫无忌讳地把各方的缺点、短处、致命伤全都不加掩饰地直指出来,因而很让人接受不了。3、她的许多看法具有更高的客观性、公正性,并带有前瞻性、警示性和预言性。赛珍珠对日本、对国民党、对共产党、对中国未来的许多预言都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赛珍珠:一个文化放逐者
  [美]祁 瑞
  《赛珍珠:一个文化放逐者》就学术界对赛珍珠这位杰出的作家、人道主义者、文化使者无法理解地被学术界所忽视这一现象——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对多元化、跨学科、以及性别等研究的日渐盛行的关注,以及时下重新挖掘一些在传统研究中常常只出现在脚注中的作家的普遍的做法进行思考。文章接着对赛珍珠一生的成就作了评论,但在美国与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文学还是文化方面都占显要地位的这么一位妇女,却落到几乎不为人知的地步,这真是一个费解的谜。文章中指出造成学术上对赛珍珠的生平与作品忽视的四个因素,即:多产、通俗、政治因素以及观念。文章得出结论,认为同样是这四大因素,重新使赛珍珠在学术领域获得生机,并且呼吁人们对其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小说以及非小说的认识——承认其留给我们成就的重要性,这些直到今天仍继续影响我们,并且令其从默默无闻恢复为灿烂夺目。

  4、赛珍珠:人道主义和民权倡导者
  [美]卡萝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赛珍珠处于其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为平等和独立自主而奋斗。她发现世界上存在着不公,于是为了改变此状而进行了长久艰辛的奋斗。她希望经过像二战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最终将出现一个人人自由、平等的世界。经过她不懈的努力,以及其作品、演讲和组织的影响,二战期间,赛珍珠唤起公众和政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因而促进了平等和独立自主事业的发展。

  5、赛珍珠:一个漫溢着中国味的洋小说家
  北塔(中国现代文学馆)
  在出身和国籍上,赛珍珠自认为是美国人;而在文学,尤其是文学风格上,她却认同中国小说。
  虽然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中国籍的作家获得诺奖,但作为中国语言的汉语已于2000年获奖,而以中国农民作为题材的小说则早在1938年就获奖了。
  赛珍珠之所以要专门研究中国小说史,可能是源于她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认可和赏识。
  赛珍珠在《大地》中的人物和故事上,有机而高明地嵌入了中国的种种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尤其是根深蒂固的民间信仰、百姓观念,如婚丧嫁娶的各种仪式以及附着在仪式上的合理解释,哪怕是迷信的成分,她都一五一十地展现了出来。
  我读《大地》,觉得它有地道的中国味,像是中国人写的中国小说,一点都感觉不到隔阂和距离。

  6、生命的关照:赛珍珠与中国生育文化
  毛知砺(台湾政治大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终其一生创作超过70种英文著作,有众多文学作品是书写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的故事,内容包括前述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翻译成多国文字 。1931年,赛珍珠出版成名作:《大地》(The Good Earth ),又陆续写成《儿子们》(Sons)(1932)、《分家》(A House Divided)(1935),形成《大地三部曲》(The House of Earth),曾是美国年度与世界的畅销书籍,也是20世纪前期,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社会流传最广的小说,改变美国较早时期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代之以坚强且根植于大地的形象。《大地》相较于同期的西方小说,后者较少描述妇女生育的情节 ,令西方读者印象深刻,亦为其作品的受到瞩目的相关因素。截至目前为止,未见专文讨论赛珍珠与中国的生育文化 。
  赛珍珠婚后生育1女,先后领养7位儿女,更创办"悦来之家"(Welcome House),推广儿童福利,安置美国与世界各地被弃养的儿童。日后陆续成立多达12个分支机构的赛珍珠基金会与"悦来之家"合并,继续她生前关怀照顾弱势儿童的生命志业。究竟赛珍珠对于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生育文化的亲身见闻为何?如何再现于《大地三部曲》?又她经历为人之母的角色,生育的规划为何?她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孕育?对于中国特有的生育文化有何关切?与日后倡导节育及投入的儿童慈善事业有何关系?前述各项问题,均为本文探讨之重点。

  7、赛珍珠与胡适
  姚君伟(南京师范大学)
  赛珍珠与中国现代作家(包括胡适)有着直接间接的交往。赛珍珠赞赏新文化运动,特别欢迎胡适为中国小说所作的辩护。胡适和赛珍珠对平民的关注,使他们之间有了契合之处。赛珍珠推崇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而胡适对赛珍珠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努力,包括赛珍珠夫妇接办著名的《亚洲》杂志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8、世界公民 ”——晏阳初与赛珍珠
  宋恩荣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晏阳初是 20 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 ,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中。赛珍珠是一位高产的美国作家 , 曾长期在中国生活 , 她与晏阳初虽国籍不同 , 性格各异 , 但却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 , 都对中国及世界的劳苦民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巨大的精力。

  9、鲁迅评议中的赛珍珠
  王卫林(宿州学院)
  对赛珍珠而言,在新中国享有至高无尚地位的鲁迅的评语,也在长时间内,尤其是20世纪50—70年代,成为决定她命运沉浮的标尺。
  平心而论,赛珍珠人文言行中的植根于基督教义的博爱,自然有诸多局限;她对中国的认识和反映,也不免如鲁迅所批评的肤浅。但若由此而将鲁迅对她的微辞无限上纲,把赛珍珠视为帝国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代言人,予以彻底否定,甚至将她妖魔化,则几乎是绝对的偏见。其实,鲁迅对赛珍珠也并非完全否定,他也认可赛珍珠是爱中国的,承认她对中国有所了解,只是不如中国人自己了解得深刻。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全面的拨乱反正和冷静深入的文化反思,才使人们对赛珍珠及鲁迅相关评语的认识,终于回到正常文学评论的轨道。到新、旧世纪之交,对赛珍珠的研究更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不仅久遭禁锢的赛氏各类作品相继出版,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日趋深入,对作品分析更为细致,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21世纪的赛珍珠研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鲁迅的相关评价,也在这一热潮中被冷静客观而深入细致地体察领会,成为对赛珍珠及作品重新定位的重要参照。

  10、书场说史 文苑传名
     ——兼及黎东方和赛珍珠
  裴 伟(镇江市教育局)
  黎东方(1906-1998),笔名黎洁、时偕,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少年生长在扬州城,青年留学法国,获文科博士归国,在清华等著名大学任教授,学术成就主要在世界史、历史哲学和中国史方面,晚年旅美,终老异国。
  熟谙中西文化的黎东方也是赛珍珠作品的热心读者,对赛仰慕已久。在抗战时大后方,利用书场讲史(中国史),听者甚众。1945年抗战胜利后黎东方受赛珍珠之邀,赴美游学,抵美后,两位作家一见如故,晤谈甚欢,赛珍珠还力邀黎与其合作创作小说《母亲》。后未果,但黎东方始终感念赛珍珠。
“细说体”历史是黎东方的一大创造,以文讲史,延续千百年的讲史之风,史家亲自讲史,也为世罕见,当与其早年扬州生活相关。
赛珍珠对扬州评话等淮、扬地区说书艺术一直有浓厚兴趣,受诺贝尔奖时还谦称“说书艺人”,可见童年在书场听书,对其创作《大地》、翻译《水浒传》应该影响很大。

  11、当后殖民主义遇到上帝
     ——论赛珍珠的宗教观
  朱坤领(中山大学)
  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结合赛珍珠的作品来探讨她的宗教观。在殖民主义的语境下,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本质是西方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它们参与了殖民扩张,充当了西方侵华的工具,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赛珍珠同时认同基督教和中国宗教,树立了平等和宽容的宗教观。她通过作品表达了她的宗教观,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探讨东西方宗教的冲突和融合。她批判基督教中心论把中国宗教异教化的做法,把中国宗教提高到中心位置。《大地》和《分家》描写了中国人民反对基督教中心论,自发维护民族信仰的情形,传达了中西宗教平等交流的可能性;《群芳亭》通过对比性地描写安修士和夏小姐,赞美人性的伟大力量,批评正统基督教种族中心主义的虚伪无力;《牡丹》通过描写华犹民族之间的宗教冲突和沟通,反对种族中心主义的信仰;《异邦客》、《战斗的天使》和《我的中国世界》批判传教士的精神帝国主义与男权中心主义,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和信仰的认可。总之,赛珍珠深入思考了中西宗教的冲突与融合,反对西方种族优越论和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张建立一个不同文化和宗教相互尊重、交流和沟通的世界;她的跨文化思想和多元化共存的宗教观,在后殖民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有着现实的启发意义。

  12、颠簸的小舟
     ——赛珍珠与"西方"对中国的传统认知的不懈斗争
  鲍勃·李格尔(南京大学)
  赛珍珠卷帙浩繁的非小说类作品,像她的至今仍被低估的小说一样,需要人们重新思考。因为它们对当今日益增长的多极化、世界性的持久跨文化迷思,提供了有益的视角。赛珍珠众多的非小说以及她至今仍受到贬低的小说,尤其是她在《我的几个世界》、《中国小说》、《论男人和妇女》、《美国团结和亚洲》、《美国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看中国》、《中国今昔》,以及众多的论文、杂文、访谈录、演讲和漫谈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横跨了她事业的始终,从上世纪30年代直至80年代)中,她质疑、甚至经常反驳“西方”盛行的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包括中国的人民,他们的特性和文化,他们的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试选以上几个争论仔细审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赛珍珠:在多大程度上,她依靠自己对一个“可怕的”陌生文明的熟悉和热爱,通过观察、倾听和闻嗅来感知她祖国的言论与国际事实之间不断增加的差距。她对同胞关于太平洋彼岸邻居的偏见提出的坚决挑战,动摇了他们自己民族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和良知的根基。通过有效地解构中国和“西方”之间在文化、政治和性别上虚假的对立,赛珍珠的非小说作品是医治肆虐多年并继续毒害我们各自的国家和人民对彼此的看法的最基本的误解——这是从她的年代,到我们的年代,甚至可能延续到未来的误解——的一剂及时的解毒药。

13、哪怕只说了那样一句话
     —— 怀念赛珍珠
  江 枫 (中国社会科学院)
  8年抗战期间,我们曾经得到许许多多外国友人的帮助。在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之时,我们特别会想起视镇江为故乡的美国作家赛珍珠。 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她的同情就属于中国。她爱镇江,爱中国、爱中国人民、爱中国文化,她这种基于深刻理解的爱,驱使她不能不为中国人民捍卫自由的斗争奉献力量。
  在她的声音能够发挥极大作用的时候,她把这样一种声音奉献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1938年她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仪式上,几乎是呐喊着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开始进入第二个年头,南京沦陷了、武汉沦陷了,大片的中国国土笼罩在太阳旗血腥的阴影之下,抗战的第二年是一个极其艰险的年头,是一个黯淡无光前途不卜的年头,她说出这句话,正是在这场斗争需要这样一句话的时候。哪怕是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也值得我们永远感激,永志不忘!

  14、患难见真情
     ——赛珍珠与中国抗日战争
  孙威尔(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六十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最危急的关头,大洋彼岸的赛珍珠挺身而出,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行径,运用自己的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声望,为中国奔走呐喊。她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彻底的民族平等精神和政治家的智慧,为扭转弥漫美国朝野上下的浓厚的孤立主义情绪,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促进亚洲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力量在和平,正义的旗帜下互相支持,并肩战斗的的结果。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与我们并肩战斗,甚至献出了自已的生命的国际战友,如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血战长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美军飞虎队和前苏联援华飞行队的勇士们;我们同样也不会忘记那些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人民奔走呐喊,从精神上,道义上给我们以毫无保留的支持和鼓舞,从物质上为我们争取到巨大援助的国际友人们。赛珍珠就是这些友人中间的杰出代表。患难见真情。赛珍珠,这位中国人民的忠实、高贵的朋友,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5、赛珍珠与中国抗战:付出与回报
  周卫京(江苏大学)
  在隆重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中国人民无法忘记,也永远不可能忘记在这场历时8年、历史上最血腥、最艰难的战争中给中国人民帮助和支持的国际友人。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便是赛珍珠。1934年,赛珍珠迫于故国乱、家欲破、子已散的困境,离开她生活了40年的中国故乡,回到了出生地美国,从此与中国故乡天各一方。但是,她从未停止过对战火中的中国的思念和对战乱中的人民的关切。她通过公众演讲、小说、戏剧等文学手段,不懈地从道义和物质上声援和支持中国内地的抗战。其功勋之卓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时,赛珍珠不懈的援华努力也帮助她自己完成了一名知名畅销书作家到亚洲问题权威专家、成功的文化经营商、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国际平民政治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的飞跃。基于赛珍珠抗战期间的主要作品和相关传记,本文从她的援华抗战言行和自身发展需求两个视角,研究了以下问题:
  1、 赛珍珠为中国抗战付出了什么?
  2、 她从援华抗战为核心的政治活动中得到了什么?
  3、 她为什么在回国后选择重政轻文的道路?
  4、 这对她的文学创作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合、客观地探析赛珍珠与中国抗战的关系,以期对其文有更深入的解读,对其人有更全面的认识。
  16、赛珍珠失和龙墨芗之谜
     ——龙荫绪、龙艾文采访述评
  刘 龙(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东风·西风》与专题片开播后,龙氏子女惊现上海,赛珍珠失和龙墨芗70年历史性谜团始获破解.赛珍珠师从龙墨芗的由来,龙先生辅导赛氏学习中国小说史,学习起步性写作知识,龙先生将赛氏义务领进中国文学殿堂,龙先生与赛氏合作英译《水浒传》的繁复艰巨,赛氏未遵诺支付稿酬,与数年后克扣林语堂著作版税如出一辙,均属书商剥削,应受诟病。但比起终生成就与贡献,乃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不宜因此而否定其多彩一生。
  赛氏同时代者虽多谢世,但知情者后裔及地方文史资料仍有采掘价值与希望,应大力鼓励和指导青年学者进行抢救性挖掘。
  评价历史人物赛珍珠,必须强调科学精神去伪求真,独主思考,力戒跟风,力戒拔高,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开展学术研究,必须优化环境,讲究学术民主,发挥带头人作用,积极引导,培养新人,创出新成果,努力建设具有高度文明、规范的国际学术研究基地。

  17、另一种真实世界里的赛珍珠
     ——赛珍珠与新闻
  干光磊(京江晚报 )
  文学的真实和新闻的真实分属两种不同类别的真实。赛珍珠用她的文学作品向西方社会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形。但有一个为大家所忽略的事实,赛珍珠同时还运用了新闻武器,传播和沟通东西方文化,重塑古老中国及中国人民在西方社会的全新形象,支持中国进步力量。她在丰富的新闻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新闻观,并且留下了珍贵的新闻作品。本文试图对从外国进步记者眼中的赛珍珠以及赛珍珠的新闻活动、新闻观、新闻作品分析几个角度,初步探讨新闻真实世界里的赛珍珠形象。

  18、寻找人类共同的家园
     ——赛珍珠研究价值的若干断想
  张正欣(江苏大学)
  在一个不算短的过去,存在一个被意识形态化了的赛珍珠,特征为:不同、对立、东西方、两个世界、民族化。正在延续着的现时,揭示出:共同、融合、跨文化、一个家园、全人类性,一个真实而友好的赛珍珠已然明晰。新辟领域是我们澄清历史、连接未来的现实途径。流浪,丧失和寻找家园,是人类古往今来,尤其是作家所共有的精神现象和永恒主题。随着全球化趋势,赛珍珠的全人类性价值会有更多的发展和更深远的影响。

19、论赛珍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周锡山(上海艺术研究所)
  赛珍珠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她的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关于中国题材的,或与中国有关,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中国现代文化史与文学史的艰难背景
赛珍珠在华生活和从事创作包括写作《大地》的时代,正处20世纪的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最困难时期。赛珍珠就是在中国文化和文学这样极度的艰难背景下进入20世纪中国上半期的中国文学史——即中国现代文学史——并取得卓越的创作成就和做出重大贡献的。
  二.赛珍珠有关中国题材的小说和传记的创作成就
  三.赛珍珠的文艺作品和行为实践对中国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
赛珍珠的《同胞》、《龙子》、《群芳亭》、《爱国者》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今日和永远》等关于日寇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描写,在表现各个阶层包括归侨和当时江南的抗日状况方面填补了当时的空白。
  赛珍珠多次去广播电台发表充满激情的援华抗日讲话,募集了大量资金,购买医疗设备和药品援助中国。她还王莹介绍到美国白宫,赛珍珠促成并亲自主持王莹为美国政府的高层领导演出多个抗日宣传节目为争取美国朝野和西方各国对中国抗日事业的支持做出了贡献。
  四.赛珍珠对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认识
赛珍珠对中国古代小说有极高的评价,赛珍珠在高度评价鲁迅的同时,对新文学的不足提出了诚恳的意见。
  五.赛珍珠向西方热情弘扬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卓特贡献
赛珍珠在西方弘扬中国文化和文学共用四种方法:理论文章,讲演,翻译《水浒传》,帮助中国作家在美国创作和发表作品。

  20、赛珍珠的历史地位及其作品的现实启示
  张荣(镇江市第二中学)
  与赛珍珠作品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审美的再创和情感的升华。作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的赛珍珠,一生都在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认同、理解和交融;她毕生孜孜以求的人道主义事业,至今仍闪耀着至纯至美的人性之光;她极具超前意识的女权思想对当代女性的自我完善和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仍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的意义。全球化语境下的赛珍珠,以其温婉博爱的人文情怀和开放旷达的文化心态,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尊重和景仰,也留给我们越来越广阔的反思空间。她的作品至少能给我们四个方面的现实启示:①她认为东西方文化应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认同和融合,强调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同时又主张各民族应保持自身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强调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为世界文化的整合应实现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这对我国在“入世”背景下的文化政策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国应既要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努力融入世界文化的大家庭中,又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和飞跃。②赛珍珠倾其一生宣传中国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加强了东西方的沟通和理解。因此,我们在提倡“拿来主义”的同时,更要倡导“送去主义”,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风采,也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赛珍珠从中西方文化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化观察,开拓了我们文化比较研究的思维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而成功的范例。④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所显示出的鲜明而独特的中国气质,而中国气质的养成正得益于赛珍珠在中国长期积蓄的生活根基。这毫无疑义地证明,只有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艺术才能穿越时空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1、赛珍珠作品的中国民俗审美特质
  朱希祥(华东师范大学)
   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作品非常客观地表现出了一个“广大的、温馨的、欢乐的、不太干净”的中国人的世界,也即中国近现代的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其审美意义的民俗文化也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坚实的生活与感情基础之上。她花大力气、大篇幅描述中国民俗,是试图通过民俗这一 能体现民众真实生存方式和文化基础的形态,表现“艺术的真实”和“见出主体的灵魂”——民族的精神与灵魂。

  22、论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的民俗叙事与民俗精神
  朱希祥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试图通过对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进一步解读,来把握她的高超的民俗叙事技巧和所挖掘出的深刻的中国的本质--民俗精神。将赛珍珠的中国题材小说与民俗叙事和民俗精神联系在一起,抑或说用后者来概括前者,是赛珍珠作品本身的叙事立场、方式、内容、话语所蕴含的民俗特质所体现的文化逻辑,也是她要向世界,特别是向西方介绍的中国的本质与存在的使命决定的。
  赛珍珠谙知中国民俗并自觉而娴熟地运用民俗叙事方式和精神进行文学创作,是有其亲身经历及思想认识的坚实基础的。在赛珍珠的作品中,民俗是构成故事的基本因子,或作时代背景、或作社会氛围,为烘托人物、刻画性格服务,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中国特色。
  赛珍珠认为中国小说的本质特征,就是它的民间性、民众性和群体性,而这也正是民俗的根本特征。她自己的中国题材的作品,也学习、摹仿和主动吸收中国小说的美学精华。"自然"而又"灵活多变"地支配她所了解和收集到的中国民俗素材,加以整理、加工和再创造,在含有中国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和事件的叙述中,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本质和内在的顺序。"
  赛珍珠作品几乎涉及了中国有形物质民俗、中国人生社会民俗、中国心意信仰民俗和中国游艺竞技民俗所有的领域。
  从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中的民俗描述与所作的直接或间接的评价,以及由此类描述所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可以归纳为四个要点与立足点:1、西方习俗和新时代习俗冲击与取代中国的部分旧习俗是不可挽回的客观的时代趋势;2、中西民俗、新旧民俗都有相对存在的价值与意义;3、相对上层的传统文化,赛珍珠更看重中下层的民俗文化;4、揭示中国民众的力量之强、灵魂之深及心态之平。

  23、生命之河在黑暗中流淌
     ——认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的“丑”的美学意义
  骆海燕(华东师范大学)
  赛珍珠曾经因为其中国题材作品中过多地暴露了中国农民的原生态的生活状况而受到争议,对于这部分内容除了从政治角度、民族角度或宗教信仰角度对其进行批评鉴赏以外,很少有人从理论的高度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从而使得这部分的价值受到了冷落,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而呈现于世。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挖掘这部分作品“丑”的价值,希望能够把握其丑中之美。首先对丑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做了一个界定,即就是一种在引起人的消极否定情绪后,能够继续引起形而上的思索进而达到心灵的和解获得美感的一种理念的外显状态。接着分析了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的整体的丑的特色,即它的丑的艺术的真实性、丑中蕴含的巨大的生命力、丑的悲剧价值、丑和美的相互转换互相包含等等。然后对其中国题材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具体分析了其丑的具体展现,试图运用黑格尔辩证美学的方法分析丑,具体而言是把赛珍珠的作品所表现的范围从大到小划分归类来分析其审丑艺术。包括无序动乱的、满目疮荑的时代环境、人物遭遇的整体悲剧性情境、社会大背景下群体的精神匮乏——精神家园的失落、社会关系的畸形——主要是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生活状况的描述。最后跟同样暴露了很多中国问题、描写中国农民那种深层的劣根性的中国作家鲁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其文章的丑的特色之处。这主要从两位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状况、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作品的潜在的接受者等角度来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挖掘赛珍珠作品的深刻的美学意义。

  24、赛珍珠小说对乡土中国的发现
  徐清(南开大学)
  19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文化幻象的“中国形象”在欧美人当中早已根深蒂固,中国只是作为一个“他者”被注视、被制作,由此导致了生活画面的失真.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人类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创作中。特殊的身份与生活经历也限制了她的视野,她并不是从思想启蒙和民族救亡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农民和农村生活,而是从独特的文化背景出发,把增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当作自己的使命。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25、赛珍珠小说观念的文化视角
  粱爱民(江苏大学)
  赛珍珠的小说观念体现在她的小说文本和她对小说的论述中。在小说的社会功用上,她认为小说应该为百姓代言,反映下层人民的心声;在创作上,她强调小说叙述应该体现生活本身自然结构,在故事性中再现人性的复杂。赛珍珠的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个人性,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小说观念很少受中国传统士人小说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她独特的中西方文化的交错影响。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她的小说观念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和小说理论家。

  26、异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解用意义
     ——论赛珍珠的小说创作
  邓全明(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伽达默尔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理解的实在。”这也是赛珍珠的小说创作。赛珍珠以其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中国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本质性的“历史的实在”,例如对中国农民、知识分子的命运、前途及其相互关系的揭示。同样在她的展示历史中,由于前结构与中国人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包涵着“偏见”和“误读”,例如她评价中国农民的基督教标准;她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结合的殉教式方式;她对所谓祖宗崇拜、古代中国妇女享有很高的家庭地位的误解。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她的创作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因为这些“偏见”和“误读”是合理的“偏见”和“误读”,是真正理解的必经之路。

  27、赛珍珠短篇小说的结构模式及其心理模式
  张春蕾(镇江高专)
  短篇小说的创作在赛珍珠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对其短篇小说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全面了解赛珍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笔者已经掌握的资料来看,赛珍珠的短篇小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结构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概括为新与旧的文化理念相冲突的模式,爱与恨、悲与喜情感交织的家庭婚恋模式,常规生活与超常规传奇故事相交错的模式的等等。在文本表现出来的这些结构模式背后,可以透视出作为潜文本的创作者的深层心理模式,包含在新与旧时代大裂变时期作者的文化立场和思想取向,在情感冲突中作者对建立在真诚相爱基础上的传统家庭生活的执著追求,在艺术品位上则可以看到作者受到东方小说审美旨趣影响的痕迹。
  对赛珍珠短篇小说的评价与定位则应该本着客观而理性的立场,既要看到作品中流溢出来的浓郁的平等精神和人文情怀,也要看到作为语言艺术,其短篇小说存在着结构程式化、情节套路化以及对人物所面临的内外两重矛盾的处理都存在着简单化和弱化的缺陷。赛珍珠短篇小说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强烈的人道主义的精神。

  28、“墙”那边的世界
     ——赛珍珠的小说世界和人生
  秦艳贞(镇江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赛珍珠——这个生长在中国的美国作家——的大部分作品以中国社会为背景,反映了旧社会中国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处境和生命状态,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由于赛珍珠的特殊经历和文化教养,她作品中描述的中国世界是站在美国文化的立场来审视的一种“‘墙’那边的世界”和人生,而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正是这种“隔”,使赛珍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作为一个双重文化、双重经历的敏感作家,她感到一种不被双方文化认可和接受的悲凉。在某种程度上说,她的身份归属感和作品认同感是一种“成功”而在另一个角度看是“尴尬”。

  29、穿透生命跃力的性别和谐
  是秀丽(华东师范大学)
  赛珍珠是一位以开掘中国题材而获得世人尊重的美国女作家,最近几年来对她作品的研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和热情。本文出要从女性性别意识的角度来从新审视赛珍珠的作品,认为她的小说中所饱含着冷静、理性而富有现代意义的两性观念,即:以"和谐"观剖析女性世界;以"平和"的态度审视男性;以温柔的女性笔调倾吐女性世界。关于这几点是我最近在研读赛珍珠小说中得到的新的启示。这种性别意识在她的小说中的流露以平和而冷静的态度代替了以往女性主义斯声力竭的呐喊,是更值得大家思考的。

30、赛珍珠传记作品中父亲形象变化之原因探析
  刘丽霞(济南大学)
  从《异邦客》到《战斗的天使》,赛珍珠传记作品中父亲的形象存在较大的变化。考察其主要原因,一是赛珍珠在母亲去世后,与父亲的密切来往加深了她对父亲的认识。赛珍珠在《异邦客》中将其父描述为对家人漠不关心、缺少人情味,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当时对其母作为一个“异邦客”处境的同情。凯丽去世后,父女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赛珍珠自己所说,当她随着年龄增长而能够理解和认清她父亲的价值时,她已学着热烈而崇敬地爱她的父亲了,这突出反映在《战斗的天使》中。二是赛珍珠对清教价值观的深入认识改变了她对父亲的看法。在《战斗的天使》中,赛兆祥身上清教徒的一面得到了某种肯定,正如当年凯丽身上的清教徒的一面被否定一样。这并不是说赛珍珠的态度骑墙,相反,这显示了她对清教的深入认识,因为赛珍珠态度的复杂性源于清教本身的复杂性。正是基于以上这些主要原因,赛兆祥在赛珍珠的笔下,前后形象发生较大变化,并逐渐显示出其特有的意义和价值。

  31、从游记文学角度看赛珍珠传记作品
  李 臻(镇江市旅游局)
  赛珍珠并非职业旅行家,非旅游文学家。从其创作兴趣和文风看,其传记亦非游记。其以一个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东西文化交流探索家的特殊身份,进入了“游程”的各个细节。以特殊的笔触,以一个女性作家的情怀,对异国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其对“大地之旅”感性认识之深刻,对“几个世界”情感抒发之彻底,使得其传记作品在“不经意”间具备了游记的特点。本文从“赛珍珠传记作品是游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赛珍珠传记作品的非一般游记文学价值”、“赛珍珠传记作品的旅游欣赏”等几个方面对其传记作品进行了游记文学解读。

32、从赛珍珠与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比较说起
  兰守亭(南通大学)
  王龙与阿Q分别属于赛珍珠和鲁迅笔下的人物,文章从剖析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着手,探讨了两位作家在人物塑造上和对人物本质的把握有着相似性,并通过对两位作家生活经历和思想背景方面的比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33、人道主义者的反战呼声
     ——抗战时期萧红与赛珍珠作品比较
  俞文滟(华东师范大学 )
  对于中国文坛看似陌生的赛珍珠,对于我们看似熟悉的萧红,仔细分析她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奉献的作品的实际主题所指,不难发现无论是简单地将之归之为乡土文学、女性文学抑或是反战文学,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妥;因而应该以一个概括性更强的概念,来定性她们的作品:即人道主义反战文学。然而,这种人道主义确实包涵了极深刻的乡土意识、女性意识,尤其是对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系统中的生存理性的终极关怀:即对土地与农民两者关系的文学观照。通过对土地与农民关系的非政治性话语解读,她们认为人道主义可以与中国乡土价值观,原有的生活环境、文化语境彼此兼容
  本文分别从她们作品中所反映的几种意识内涵,解读赛、萧所追求的终极人道主义;并通过两位作家的创作背景,在对两者抗日战争时期相似题材创作的文本比较中,观察女性视野中的反战乡土小说所具有的文学意义。

  34、一部真实再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扛鼎之作
     ——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龙子》
  郭英剑 郝素玲 (郑州大学)
  赛珍珠前期的大部分作品都直接或是间接地涉及到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然而,整部小说都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在赛珍珠的创作中,《龙子》是份量最重也最为成功的一部。本文认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龙子》忠实记录了日军在华的种种残暴行径,真实再现了中国人在抗日战争初期、中期的心路历程,真切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英雄壮举,同时,深刻反省了战争扭曲人性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可以说,《龙子》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

35、读抗日战争题材小说《爱国者》
  徐增全(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赛珍珠的小说《爱国者》,使用的这些事件和史实,大多数曾经在那年代是许多国家报纸的头条标题新闻的题材。在当时,直到现在,这本小说给她的西方读者,对于三十年代的中国革命和日军侵华罪行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映象。
  赛珍珠在《爱国者》一书中,并没有罗列有关史实的资料,也没有过于侧重人物性格魅力和实际事件本身的描述,而是将事件压缩简化,着力描述事件对普通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和思想混乱的悲惨后果。通过这些混乱思想的碰撞及再思考,揭示出社会的结症和人类的真谛,来为《爱国者》的中心主题服务。
  赛珍珠利用她在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生活经历和仔细入微的观察,详实地描述了当时两国人民的社会和生活状况,尤其是日本。小说较详细地描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日本民族的严谨、忠勇的性格,和宣传教育的作用,也描述了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在扭曲歧变的环境下的兽性肆虐和个别人心底的良知发现。
  妇女永远是赛珍珠的主题之一,《爱国者》也不例外。她真切而细腻地描写了热爱中国、晓明大义的日本姑娘玉的爱情与日本军国主义政治的矛盾,反映了日本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狭小的生存空间,以及玉的感人可爱、善良和智慧。她代表着正直的日本人民的形象。
  这本小说有多处关于扭曲歧变了的环境给人们带来思想 混乱的可怕而悲惨的后果。虐囚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赛珍珠通过该事件的矛盾冲突,导致转化为优待俘虏的政策,从较深层次揭示出中华民族的仁义之道。表明了她对中华民族代表正义的仁义之师必胜无疑的信心,也表明了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性。

  36、滇缅公路故事的特殊价值
     ——赛珍珠早期抗日战争题材作品解读
  刘龙(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赛珍珠对滇缅公路战略意义的前瞻性目光,鼓励美国军火商援华抗日,不再对日销售武器,首次著书向全世界披露中国老、孤、妇、幼铺筑公路的奇迹。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积极支持中国抗日的功绩不可抹杀。中国人民对抗战前期国际友人的援助尤其感受恩难忘。

37、赛珍珠和《大地》在日本
  韩敏(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半个世纪以来,《大地》在日本不断被翻译再版,拥有广泛、稳定的读者群。赛珍珠及其作品在日本知名度很高,特别是《大地》,在日本有着广泛的读者群,赛珍珠和《大地》,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人类的博爱精神,跨越时代的国界。

  38、赛珍珠作品中中国女性意识的嬗变
     ——从《大地》中的阿兰到《群芳亭》中的吴太太
  单旭珠 (常州工学院)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然而,获如此殊荣并没能使她在文学评论界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甚至还招来相当一部分男性作家的妒忌和嘲讽,因而她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本文立足于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她的作品《大地》中的阿兰和《群芳亭》中的吴太太两位女性人物,通过对中国男权社会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喜怒哀乐”的对比,论述了赛珍珠作品中中国女性意识从潜意识到自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的嬗变过程,为进一步说明赛珍珠是女权主义的先驱提供了例证。

  39、评赛珍珠《大地》中的生态意识
  刘宇宁 芮渝萍(宁波大学)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部描述中国农民生活的优秀小说。本文将对小说中所表现的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研究。在该小说中,生态意识突出表现为中国农民的土地意识,土地是人们与自然和谐的典型形象。男主人公王龙与土地的关系随着情节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和谐——分裂——和谐的升华过程。

  40、个体的与民族的:《大地》三部曲中王龙和王源卑亢意识的异同
  于艳平(河南师范大学)
  《大地》三部曲的男主人公王龙和王源身上既有“自卑情结”,又有“优越情结”。这种“卑亢意识”支配着他们的所有行为,但两者的卑亢意识有着质的不同。 从家庭关系方面来看,两者都表现出“畏父”形式的自卑,但王龙的自卑以“自我否认”为代价,而王源的自卑则表现在对其父王虎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上:“畏父”但不放弃自我追求。从两性关系来看,王龙在三房妻妾面前的“优越情结”的背后是“大男子主义”,而王源在择偶时视女方的民族身份高于爱情本身,甚至为捍卫民族尊严而甘愿牺牲自己与异国女子的爱情,其表现出的是“民族主义”。从社会关系来看,从未走出国门的王龙的人生定位是“光宗耀祖”,而有着异国经历的王源视“国富民强”为人生追求。因此,王龙的卑亢意识是个体的,即“个体卑亢意识”,而王源的卑亢意识则是“民族的”,即“民族卑亢意识”。“个体卑亢意识” 是终身生活在单一文化中、思想未受过异质文化的冲击与洗礼、以关心自我生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以关心所属民族的命运为主要人生追求的个体所产生的自卑/优越情结。“民族卑亢意识”是生活在多元文化中、思想不断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与洗礼、关心所属民族的命运且视民族尊严高于自我价值的个体所产生的卑亢意识。

  41、她曾拥有爱情——《大地》中的阿兰形象再析
  霍 九 仓(华东师范大学)
  对《大地》中阿兰形象的评价一直以来都集中在她受苦受难的一面上,而忽略了她的丈夫王龙对她的那种旧中国传统的男性对女性的爱,这种爱在特定历史时期虽有其畸形的一面,但从人性上讲还是相当真实感人的。而且这种爱在当时广大农村有着存在的必然性和广泛性,因为它是和农民所特有的生命意识同一的,也是和现实生活同一的。

42、《同胞》的社会性别解读
  陈亮 钱鹏(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洛阳外国语学院昆山分校 )
  社会性别理论是伴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而提出并不断完善的,在七十年代以后逐渐繁盛。在其理论中,社会性别与生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社会关系的表现,进而延伸为权力的关系的存在方式。其核心问题之一是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建构问题。如果将这种性别建构理论置于文化语境中考察,将会发现它非常有助于揭示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的对抗、共生关系。而在两者不断的对抗中,性别建构也成了界定文化身份或种族身份的一个工具。主流文化可以通过弱化处于边缘文化民众的男性化特质,使之女性化,或无性化,并使女性极端女性化来强化边缘文化民众的弱势状态;同样,被边缘化的民众可以通过强化男性的男性特质和使女性男性化来对抗主流文化的同化企图,并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文化身份。就《同胞》这部作品而言,我们可以用性别理论对其中的人物进行逐个梳理、归类。通过对作品中背景和人物的性别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赛珍珠对处于美国主流文化影响之下的华裔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思考,以及她对重建传统中国文化的态度。

  43、对"给赛珍珠翻案"的回应
     ——兼论《群芳亭》中的异质文化交流
  徐 燕 (宁波大学)
  赛珍珠的创作以她1934年回美国为分界线呈现出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她的中国题材的作品都受到了中国读者和学者的诟病,这是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的。她在《群芳亭》中所显现的美国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是削弱该作品影响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给全球化时期如何正确对待异质文化交流问题提供了参照。

  44、赛珍珠笔下人物的爱憎心态
     ——以三篇短小说为例
  孙琴安(上海社科院)
本文以赛珍珠所写《少女之恋》、《生命与爱》、《报复》三篇小说为例,通过对劳瑞拉、葛莱辛、菲利浦三个人物形象的分析,阐述了赛珍珠笔下人物的爱憎心态,以及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上的成功描写。从而说明,即使在短篇小说中,赛珍珠已经非常重视人物心理的揭示和描写,并注意到人物心态的复杂性和矛盾状况。

  45、赛珍珠的《龙种》及其现实意义
  吴福源(江苏科技大学)
赛珍珠的《龙种》描写中国人民承受日寇侵华的灾难。对那些不能承认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人来说,阅读赛珍珠的《龙种》会有帮助。

  46、赛珍珠《自传》中译本(湘版)的疏误处
  邵体忠(宿州学院)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尚营林等人翻译的赛珍珠自传《我的中国世界》(直译为“我的几个世界”),限于译者的水平,译者存在一些疏误。且父亲曾于赛珍珠一起在当地的教会学校共事,熟稔当地风土人文,对赛珍珠在安徽的生活以及《大地》的成书背景等非常熟悉,故就译著中有关宿州的疏误处提出商榷意见。
《我的中国世界》叙述赛珍珠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地的生活经历,由于译者的中国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知识不充分,赞成许多啼笑皆非的差错。

  47、赛珍珠国际班办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赵 珏(镇江市教育局)
  纪念赛珍珠,宣传赛珍珠,归根到底要看实践。作为一名作家、慈善家及社会活动家,赛珍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其作为平民教育家的一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镇江教育局和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共同努力,通过与美国赛珍珠国际组织加强合作,于2003年开始在赛珍珠的中国母校——镇江二中举办了“赛珍珠国际班”,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尝试。将其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赛珍珠的最好纪念,也作为镇江教育面对新形势,积极挖掘赛珍珠资源,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和国际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探索平台。
  本文回顾了赛珍珠与镇江教育、与镇江二中的渊源,指出了赛珍珠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核(平等、关爱、对话、创造),和举办“赛珍珠国际班”的现实背景,介绍了“赛珍珠国际班”的办学宗旨、招生政策及其取得的办学成绩和积累的有益经验,也理性分析了办好“赛珍珠国际班”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挑战,深入探讨了“赛珍珠国际班”的发展趋势,描绘了将“赛珍珠国际班”努力办成新时期镇江教育“爱心之桥”、“发展之桥”、“合作之桥”的美好愿景。

  48、赛珍珠国际班外省市农村学生求学的探索性研究
     ——一项基于对相关学生家长的访谈研究
  徐 明(镇江市教育局)
  本文通过对赛珍珠国际班外省市(主要指安徽宿州、江西九江山区、苏北等相对落后地区)部分家庭贫困、品学兼优农村初中毕业生家长分别进行调查和访问,获得了有关学生家长对支付教育经费的看法,对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供子女读书的责任和义务的看法和对“赛珍珠国际班”教育扶贫的态度等定性资料。基于这些资料,作者初步分析了当农村教育的一些因素,并着力提出如下观点:
  第一,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青少年的未来需要也必须寄托在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上;
  第二,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使得很多家庭因教育返贫或致贫,在政府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农村义务教育,且力有不逮的现实情况下,多种渠道的社会性的教育扶贫、特别是义务教育后的教育扶贫更具现实意义;
  第三,农村孩子独特的生活、成长环境、经历及其心理特点,对类似“赛珍珠国际班”等办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不仅有一个学生如何适应学校的问题,更有一个学校如何主动适应、服务学生的问题,质量是教育扶贫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四,赛珍珠班在招生过程中无形扩大了赛珍珠的影响、扩大了镇江及镇江二中的知名度,树立了镇江教育致力教育公平和国际教育合作的新形象,如何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深化学生及其家长对“赛珍珠”这个特殊“概念”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成为决策者以及每一个当事人面临的挑战。

  49、开辟镇江赛珍珠旅游路线之我见
  蒋凯林(镇江市第二中学)
  赛珍珠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镇江生活了18年之久。她的故居及她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以及她在书中对镇江有关地方的描述,都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切,为我市旅游增添了丰富的资源。作为镇江人来说,更应该将赛珍珠在镇江的生活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有地方特色的赛珍珠旅游路线。使赛珍珠这座金矿得到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为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更多的光彩。

【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国际班--镇江二中】
【赛珍珠中美高中生交流项目】
【影视资料】
【大地风光】
© 2008-2022 Pearlsbcn.org 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KingCMS 5.1.0.0812

苏ICP备05050842号